在随后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要用更大力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已延绵多年,去年是“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五个年头,市场和企业界关心,2018年多个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纾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之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是否真正得到纾解?201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力争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的目标,能否实现?
李克强视察三大行一周后,银保监会于1月11日召开了近期重点监管工作通报会,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率相关部门负责人,披露了刚刚过去的一年银行、保险业开展普惠金融的实效,对新的一年银保监会的工作重点释放了一系列政策信号。
肖远企表示,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普惠金融实现了增量扩面降本,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6-7个百分点,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和中国邮储银行四季度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比一季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效果显著”。
2019年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将进一步增强成为业界的共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交织的复杂环境下,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亦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肖远企表示,2018年小微企业贷款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皆远高于贷款总额的平均增量和增速,“今年也要保持这个势头”。在继续推进既有政策的同时,今年还将根据市场情况推出新的政策和措施。
对于银、保金融机构来说,则面临在“竞争中性”理念的深入推进之下,如何在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的同时,有效识别企业的直接成本,采取分类定价,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努力打通资金到达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工商银行提出的“不做小微没有未来”的口号,似乎道出了银、保金融机构的共同心声:开展普惠金融既是支持小微企业的未来,也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金融机构自身的未来的重要举措。
普惠金融增量扩面
肖远企表示,2018年银行业在贷款增量、贷款成本、产品模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供给尤其是资金的供给取得了显著成效。
银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刘志清介绍,据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末,各项银行贷款余额为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此外,2018年前11个月,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量达15.7万亿元,创下贷款增量历史新高,人民币贷款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3.4%。
在贷款具体的发放方向上,则突出重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6到7个百分点。在向李克强介绍普惠金融业务时,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行小微贷款增速是全行贷款增速的2倍。
肖远企表示,2018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远高于贷款总额的平均增量和增速,“今年也要保持这个势头”。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表示,国标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在实现“三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的基础上,2018年进一步聚焦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银保监会提出了其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两增”考核目标,要求银行在当年的信贷计划里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计划,不得挤压挪用,强化了聚焦薄弱群体的要求。
此外,银保监会对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适用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并出台了授信尽职免责的指导性文件。“这样银行可以释放一定的资本金,激发银行做好小微金融工作的内生动力,提高对小微企业支持的能力。”张金萍表示。
小微贷款扩量还体现在增加核销不良贷款上。肖远企表示,此举有利于腾出更多空间服务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同比增加2590亿元。
据了解,去年银保监会进一步拓宽了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腾出新的信贷空间。鼓励试点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鼓励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合规开展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
此外,通过联合授信机制,一些过度授信的企业得以平衡存量的信贷资源和资金资源,将融资已超过其正常的生产经营需求的授信额度挤压出来。据了解,目前已有450家企业参与进来。
为了有利于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中国人民银行亦对商业银行予以襄助。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如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此外,新增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以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继续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
在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保险业亦有可为。肖远企表示,保险公司也要参与到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信用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增信,“保险公司在风险保障和信用保障方面的潜力非常大”。
据了解,一些地方探索形成了“政府+银行+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共担模式。
小微企业贷款成本下降显著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2018年亦成效显著。“整个银行业都在下降,各银行精准核算成本收益,主动向小微企业让利。”张金萍表示。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比一季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比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力争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的目标,降低了0.1个百分点。
有关调查显示,此前大型银行的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在5%-6%之间,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机构约在15%,民间借贷则高达20%以上。
2018年初,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建设银行降准1.5个百分点,成为当时五大行中达到普惠金融最高激励目标的银行。据了解,目前国有大行的小微贷款平均利率约为4.8%,其中工商银行甚至低至4.35%。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在李克强考察时介绍,该行2018年末的小微贷款利率比年初有显著降低。
除了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的利率,银保监会2018年开闸“无还本续贷”,用来解决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的贷款续接问题。张金萍介绍,该业务可以降低小微企业为了短期资金周转而高成本借过桥资金的现象。
截至目前银行业开展的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为1.16万亿元。张金萍表示,随着银行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今年将继续推动续贷政策的落实。
此外,银保监会2018年加大了对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通过规范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
张金萍表示,下一步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对持续地完善和推进针对小微企业的差异化政策,优化和完善相关的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增量扩面,提质增效。2019年银保监会将出台相关的一些举措,更加有力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发展。
“头雁”大行升级普惠金融服务
李克强在视察中、工、建三大国有大行时指出,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扩量降本,“国有大型银行要带头”。
此前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了差异化竞争,主打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定位。近年来,在普惠金融列为国家战略之后,国有大型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中的“头雁”作用日益显著。
据了解,2017年开始,原银监会牵头,按照“商业化运作、条线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分步骤实施、配套政策支持”的原则,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截至目前,五家国有大型银行皆成立了垂直条线化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不过各行在具体模式上各有不同,比如,农业银行采用“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模式,中国银行则与旗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形成“1+2”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邮储银行则实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据了解,国有大行围绕普惠金融业务制定了专门信贷计划,并安排了专项激励费用,对该业务的考核分值加大了权重,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给予了相应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
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2018年几家国有大行对普惠金融业务进行了升级。比如,2018年5月,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宣布向普惠金融转型,实施针对小行业、小企业的“双小”战略,“双小”与“住房租赁”“金融科技”相互形成战略支持,用“双小”连接和承接“双大”。
2018年9月,工行发布了基于“一个平台、三大产品体系”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表示力争未来三年公司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向普惠金融领域,普惠贷款年增幅30%以上。
中行则实施了普惠金融“1120”工程,通过对1000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100家企业持续跟进、对20家企业面对面访谈,打造企业信息交流反馈平台。此外,还在“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设置了162家普惠金融信贷发起重点网点,为小微企业提供包括储蓄、信贷、结算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张金萍表示,2018年以来,五大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建设卓有成效,中小银行也保持了自己的定力。除了五家国有大型银行,还有八家股份制银行在总行设立了普惠事业部或服务中心,多数银行设立了小微业务专门的部门和专营机构。
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获突破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的现象,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企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完整,银行获取信息有不小的难度,难以有效进行风险管理和定价,从而影响了其放贷意愿。
张金萍亦指出,在银保监会调研中,多家银行反映,因为银企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银行有效服务小微企业的效果。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挑战和难题亦在于此。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这一难题正在得到改善。 2016年,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期间提出制定《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鼓励为此开展的科技创新。
张金萍表示,2018年以来,各个银行利用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信息整合的能力得到提升。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此前曾对外表示,普惠金融战略的落脚点和实施核心是平台经营、数据经营,普惠金融新生态便是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由单一提供金融产品到搭建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平台,从而拓广、拓深经营空间和未来市场。
据了解,一些银行借助于“互联网+”整合行内的数据和税收、工商、电力等信息资源,研发了全流程线上操作、系统自动识别风险、评分审批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
“用金融科技手段服务于小微企业,不单单是采用APP或把线下贷款审核和办理手续搬到线上,而是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缺乏担保或抵押物等特点,用互联网思绪重构普惠金融的产业体系,进行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以获得李克强高度肯定的建设银行开发的“小微快贷”为例,被业界视为流程创新和模式创新的一个典范。据了解,其利于建行新一代系统和金融科技手段,对接各类内外部平台和数据进行客户筛选,通过先期白名单主动授信,建立智能风控模型,采用标准化、集约化模式进行全流程业务处理。
据了解,截至2018年11月末,该产品已累计为5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6000多亿元贷款,其户均贷款非常低,且大部分是信用贷款。
此外,泰隆银行、台州银行和民泰银行等专营小微企业业务的银行,将“跑数”的数字化信息和“跑街”的社会化信息相结合,完善了社区化经营模式。浙江网商银行、前海微众银行,通过智能风控体系和数据画像批量发放,开展规模更小的个人小额消费贷款和电商贷款。
对于大数据带来的贷款业务体验的变化,一家航天、航空等领域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北京浩正泰吉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体会。据介绍,2018年初,该公司因经营发展,在工行大数据平台上申请了一笔150万元小额贷款,从线上申请、审核、审批到拿到贷款,仅用时一周。“本以为该笔贷款需要准备一堆繁琐的申请资料,结果只提供了公司的基础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
肖远企透露,随着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的进一步加大,针对出现的新的产品、机构、经营模式乃至新的风险,银保监会将适时、逐步地推出一些新的相关制度。
提高风险控制与抵御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之下,2019年信用传导的重点方向是基建、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人信贷和消费金融,有可能会造成信用风险资产的增加。
如何应对银行或将面临的不良资产的风险压力?张金萍表示,小微企业由于其生命周期、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期,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较大。不过银行今年加大了服务能力的建设,在风险管理模式上做了诸多创新,风控能力得以增强。
“在信贷较快增长的同时,小微企业贷款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也是稳定的,风险控制是有保证的,银行的拨备可以覆盖这部分风险。”张金萍表示。
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7万亿元,同比增加6762亿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同比分别上升5.1个和0.24个百分点。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已明显低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所要求的监管红线,亦有一些农商行的资本水平和拨备水平远低于要求。
比如,河南修武农商行在2017年的不良贷款率高至20.74%,资本充足率跌至-0.75%;贵阳农商行2017年末的数据显示资本充足率仅0.91%;贵州乌当农商行2018年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75%,资本充足率为1.84%;山东寿光农商行2018年一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虽然有10.6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3%,但其不良率升至7.94%,拨备覆盖率仅为53.99%。
2018年是《资本补充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六年过渡期的最后期限。届时,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8.5%、9.5%和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在上述基础上各降低1个百分点,即上述指标需分别达到7.5%、8.5%和10.5%。
目前2018年最后大限已过去将近半月,银保监会对于未达标的银行将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肖远企对《财经》杂志记者表示,银保监会除了引导商业银行开展轻资产业务,还鼓励其通过多种融资工具补充资本金,除了IPO、配股、定增、可转债、优先股等,永续债也是很好的资本补充工具。
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有关问题,加速开启永续债发行。
肖远企表示,目前正在设计相应永续债的产品和监管制度,名称上可能会有变化,第一单将很快推出。
此前,中国银行和哈尔滨银行曾公告将发行永续债。
据了解,银保监会除了督促银行提高利润留存补充资本,也在积极拓宽丰富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对于资本充足率持续不达标的银行机构,肖远企对《财经》杂志记者表示,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监管措施。
为了抵御逆周期下的资产风险,商业银行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目前诸银行已运用多种形式补充资本,为下一步的信贷扩张尤其是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加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