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浙江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调研: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效能这样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9  浏览次数:2004
0
核心提示: 中小型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记者在浙江调研发现,当
  中小型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记者在浙江调研发现,当地在中小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一是深耕信用环境建设、完善省级金融数据平台,为银企信息不对称“化瘀”,为畅通融资“打地基”;二是改进融资期限安排,创新“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让企业避免“高息过桥”;三是坚持服务基层,差异化问诊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做到“量体裁衣”。请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发回的报道。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众多,制造业发达,区域经济外贸依存度高……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一直被视为浙江省的“金字招牌”。

 

  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浙江台州目前已聚集54万家市场主体,相当于每11个台州人中就有1个是企业主;这里的中小银行众多,是全国唯一拥有3家法人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级市;台州也是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一系列解决“堵点”“痛点”的金融创新也在这里接连推出。

 

  活血——

 

  “环境建设”破解信息不对称

 

  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从短期来看,是指在商业活动可持续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有效降低资金价格。但从长远来看,这涉及一个基础性问题——“增量降价”之所以可行,在于激活了小微企业沉睡的信用信息,金融机构据此才能对企业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疏通信用信息淤堵犹如“舒筋活血”,是金融服务“打地基”的工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调研发现,针对当前银行机构“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痛点”,祛病的关键是信用环境建设,必须推动信息畅通,进而实现信用识别、信用转化、失信惩戒,让企业敬畏市场、珍惜信用,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其中,搭建好相关的数据平台是基础。“浙江银保监局已经与省大数据管理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工商、法院、税务、公安、环保等23个省级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对接,并与地市数据对接,由我们牵头推进‘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这属于公益性项目,金融机构将免费使用。”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包祖明说。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信息均具有“信用价值”。为此,浙江银保监局正在组织信贷专家对数据进行全面梳理,从中挑出银行所需要的信息。目前,该平台依托的信息包括3类,公共信用信息、特定信用信息、企业提供信息;正在开发的功能模块有3个,融资供需对接、信用信息共享、授信流程支持。

 

  具体来看,“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分3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实现现有共享数据的查询;第二阶段,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的线上查询、线上办理,将此前不动产抵押“双人复核、双人核押”所需的8天至11天时间缩短至1天;第三阶段,通过该平台实现银行间的相关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每个企业数据的多方对比,达到信息对称。”包祖明说。

 

  据悉,预计到今年年底,“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试运行。

 

  数据基础解决了信用识别问题,那么如何实现信用转化、失信惩戒呢?台州市的做法颇具代表性。该市以“信用立市”为目标,将信用视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推进宽严相济的失信惩戒机制,其中,已梳理18项守信“红名单”和36项失信“黑名单”,综合确定失信主体并强化联合惩戒,对失信人采取不开立账户、停止办理授信、停止信用卡授信等措施。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探索如何让信用更好地带动小微企业融资。”台州银保监分局局长曹光群说,如建立“掌上办贷”数字金融平台,全面引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数据,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申请信用贷款,获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台州全市银行业“信用贷款”余额达9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亿元,增长3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4.3个百分点;同时,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72%,关注类贷款率为0.8%,两项指标之和连续3年保持全省最低。

 

  增氧——

 

  中期流贷创新剑指“倒贷”

 

  信用环境建设为融资畅通打好了“地基”,民企、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氧气”的可能性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解决了“贷不到款”问题后,人们容易忽视增氧过程中的一个“堵点”——“融资期限安排不合理”问题。

 

  “小企业申办最多的是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各家银行给的期限多为1年。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往往不能完全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和回款周期。”杭州市萧山区某汽配企业负责人说,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无奈的操作,如“短贷长用”“倒贷转贷”。

 

  该负责人口中的“倒贷转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过桥资金”,大多涉及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具体怎么操作呢?这位企业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假设企业获得了银行300万元1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按照合同约定,企业前11个月已分期、按时偿还了利息,需要在最后一个月偿还该月利息以及全部本金,但企业却恰好在此时购买了一套价格较高的机器设备,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时,为保证按时还款、避免出现逾期记录,企业会通过社会渠道寻找“过桥资金”,先借钱把这300万元本金及当月利息还清,再去银行申请一笔新的贷款,由此得以持续周转。

 

  别看“过桥资金”的使用期限不长,但成本却很高,不少企业抱怨“倒贷一次多付半年利息”。加之部分社会机构和人员乘虚而入,借机开展高息借贷活动,更进一步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极易引发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等流动性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浙江银保监局正在探索深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引导辖内银行优化信贷供给结构,提高中期流贷的比例和覆盖面。”包祖明说。

 

  具体来看,此次创新集中在3种模式上,即中期贷款内嵌年审制、中期授信内嵌预审制、循环式。其中,通过内嵌年审制、预审制,银行机构每年对贷款情况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持续使用贷款资金,贷款实际使用期限最长可达3年。

 

  在循环式的模式下,企业可在3年内多次提取、随借随还、循环使用贷款额度,既能及时匹配资金需求,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上3种新模式的核心,在于确保企业获得相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或授信承诺,稳定企业融资预期,同时有效控制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包祖明说。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正在大力推广“营运资金贷款”产品,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已设计开发“年审贷”产品,宁波银行杭州分行正在着力推动“转贷融”业务,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推广“循环式”信贷产品。

 

  但是,如何防控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企业如果挪用信贷资金怎么办?

 

  为此,浙江银保监局在政策中明确规定,获得中期流贷的企业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一是有合理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且自身具有一定的铺底流动资金;二是依法合规经营,生产经营正常,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较好;三是信用良好,具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在此基础上,各商业银行再根据自身的信贷管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企业准入标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风险判断并开展业务,重点对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滴灌——

 

  差异化问诊企业需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增氧的过程还存在另一个“堵点”——如何为民营、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提供金融服务。

 

  浙江的思路是,探索“4+1”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4”是指把小微企业分为4类,小微企业园、科创型、供应链型、吸纳就业型,在此基础上,细分客户群体,拿出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1”是指银行保险机构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深化合作,银行机构要以“可获得、可负担、可持续”为原则,增量扩面降成本。

 

  走进杭州市滨江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智慧e谷”B座12层,记者见到了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桂发二,这位“理工男”谈起专业技术时如数家珍,水质模型、三维建模、高仿真技术……这些技术目前都已运用在贵仁科技的主业中,如海绵城市、智慧水务、智慧环保等。此外,该公司还参与了多项国家“十三五”规划课题和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目前拥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2项。

 

  “但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之路并不好走。”桂发二说,一是科技企业前期的研发资金消耗量较大;二是难以提供足够的抵质押担保资产。

 

  对此,金融服务应如何“量体裁衣”?“我们接触贵仁科技后发现,虽然该公司属于轻资产企业,但其产品市场接受度较好,下游客户多是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回笼比较确定。”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萧然支行行长来伟英说。经过综合评估,民生银行创新举措,以“300万元信用贷款+1200万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为组合,给予企业15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贵仁科技故事的背后,实际上讨论的是“优质但不符合传统授信门槛的小企业,银行如何发现并认出它们”。

 

  “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我们需要主动走访企业。”曹光群说,台州已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小微企业融资监测与服务机制”,将选取20家重点小微园区、10家供应链提供银行、2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和300家吸纳就业型企业,由主办银行开展数据归集、走访,动态监测企业的融资满足情况。目前,该机制已在9个县(市区)的小微园区全面铺开,接下来将逐步推广到当地所有小微企业。

 

  具体来看,该监测机制把小微企业分为6类:有融资、无融资、有融资需求、无融资需求、融资需求得到满足、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针对某一家小微企业,主要的监测指标有7项,即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投向结构、贷款利率、期限、还款方式创新、民间融资、融资风险;针对台州市银行业,则主要监测银行业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方式和利率水平,按照不同的贷款主体类型、金额区间、期限、担保方式等,分析平均利率及利率区间的分布情况。

 

  台州银保监分局曾在监测中发现,某园区中有4家企业存在有融资需求但未被满足的情况,其中,浙江衣拿科技有限公司急需融资用于项目建设。在该分局的指导牵线下,最终由中国农业银行台州分行给予了该企业3000万元的新增授信。

 

  “结合统计分析,银行应重点走访有融资需求但没得到满足的企业和园区,找出银行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企业获得感。”曹光群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国民 郭子源 李晨阳)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