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玮介绍,今年1-10月,PPP项目较为集中的公共设施、水利和环境管理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5%,比整体民间投资增速高18.7个百分点。然而,孟玮同时表示,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仍然存在一些障碍。比如,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高,部分地方对民间投资提供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不清晰、回报预期不稳定、回报率偏低,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一些新上项目报建审批手续多、时间长,民营企业独立完成这些前期工作困难较大;一些民营企业在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据市场机构统计,2014年以来已公示中标人的5718个PPP项目中,国有企业中标PPP项目个数占比约为53.5%,中标金额约占75.9%;而民营企业中标项目个数约占46.5%,中标金额约占24.1%。”孟玮表示。
实际上,近几年,我国对于PPP项目推广力度虽大,但各界的积极性却难用“普遍高涨”来形容。8月,北京商报记者从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7期季报发现,二季度,经审核把关后退库项目204个,环比增长52.2%。对于PPP退库的主要原因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有一部分项目不再采用PPP模式,具体看来,有的项目缺乏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有的总投资额过小或期限过短;有的已采用其他模式,这些都成为了退库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有一些PPP项目停止,比如有的项目因征地受阻、前期手续不全或不符合PPP操作流程,无法推进,已被政府叫停,也退出了项目库。
对于上述情况,PPP领域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就民营企业而言,它们参与PPP最关注的还是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如果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过低甚至亏本,即便具备再大的公益性,企业也会慎重考虑,因此部分PPP项目缺乏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难以盈利。
其实,2015年4月,财政部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但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透露,目前地方财政用于PPP的资金逐步接近于10%的支出上限。业界分析,这意味着今后地方财政能给予PPP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可能稍有放缓,在目前社会资本盈利能力仍然不高的基础上,如何保证PPP项目的收益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