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多部门密集发声防范对外投资风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1  浏览次数:1108
0
核心提示: 在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于2016年创下1701亿美元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部分领域出现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现象,由
  在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于2016年创下1701亿美元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部分领域出现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现象,由此蕴含着较高风险。近期多个部委密集提及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一些非理性投资被剔除后,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同比下降45.8%。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上半年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好转、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进而使国际收支再现“双顺差”格局。而在业内专家看来,转变的背后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对外投资形势由“大规模”向“高水平”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构建统一高效的对外投资安全保护体系的重要一环。 

 

  导读

 

  去年底开始,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陆续表态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

 

  近日,发改委、外汇局、商务部等部门频频就海外投资与跨境并购的监管发声,而部分海外投资项目较多的企业也备受市场关注。

 

  继去年四部门表示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以来,今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出现了45.8%的下降,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对外投资更是大幅下降82.5%。

 

  自2008年开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进入了“快车道”,中国的海外投资连创新高。然而,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张,海外投资的风险也日益集聚。

 

  在部分领域出现的非理性投资面临着较多的经营风险,部分违规的资本跨境流动为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而一些在国内高杠杆融资的海外投资项目也增加了国内金融系统的风险,而这也使得海外投资安全被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

 

  遏制非理性对外投资

 

  在7月2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就对外直接投资表示,外汇局将继续密切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一方面保障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鼓励境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将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促进对外投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相关监管部门近一周来至少第三次就对外投资发声。

 

  两天前,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7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2016年底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非理性的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涉及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大幅下降。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超过82%,只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不唯如此,昔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门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海外投资也大幅下降了82.5%,只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201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81.9亿美元,同比下降45.8%。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所长梁桂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底开始,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联合表态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对外投资数据将出现明显下降。

 

  “比如,现在在备案过程中需要办理承诺书等手续,现在承诺书中会明确提出,你的对外投资应该是真实的、合规的。通过类似的手段以及审核的手段能够有效地遏制一些非理性、非主业的对外投资,也可以避免快进快出这种现象的发生。”他表示。

 

  不过,在总体下降的背景下,近期对外投资的数据正在出现回暖。6月当月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016年12月以来最高值,为136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1.3%,但环比增长了65.5%,这是对外投资连续第二个月的正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采访时表示,压低对外投资数据本来就不是加强监管的本意,这一数字的回升说明中国仍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出去”战略,在挤掉一些“带水分”的投资项目后,中国还是会继续支持优质的海外投资项目。

 

  王春英也强调,对于对外投资的外汇管理,外汇局将坚持几个“不变”:始终坚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变,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方针不变,坚持支持合法合规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向不变,坚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中注意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的原则不变。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披露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规模环比小幅上升,总额增至384亿美元,较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了45.2%。

 

  从“大规模”转向“高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近年数据发现,中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8年后开始出现加速增长。

 

  白明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资产价格相对便宜;而另一方面,中国受到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又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经历多年成长之后,一些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自此开始,中国对外投资走上了快车道,到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而在当年也被视作中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国务院此前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中曾规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领域和地区,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将不再需要送发改委各级部门核准,而只需要提交表格备案即可。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9号文,提出鼓励企业采取绿地投资、企业并购等方式到境外投资,促进部分产业向境外转移,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品牌、技术和生产线等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改委在2014年也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将境外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与此同时,商务部也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方式,除了敏感国家(地区)和敏感行业外,对外投资一律改为备案制,这大大提高了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013-2015年分别为901.7亿美元、1028.9亿美元、1180.2亿美元,到2016年更是创下1701亿美元的纪录(同比增长44.1%)。

 

  在白明看来,对外投资应当淡化对规模和增速的关注,而把更多目光放在水平与质量上。

 

  他认为,高水平的投资首先要保证盈利和安全,从宏观上讲有助于构筑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主导地位,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话语权,同时要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

 

  海外投资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高度

 

  事实上,在近几年海外投资狂飙突进过程中,一些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确实出现了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部分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等类型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根据Wind统计,2015、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支。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球队耗费的资金已经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在国内的高杠杆融资,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曾指出,不少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同时,跨境资本持续快速流出,也容易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加大了经济金融平稳运行风险,也给中国外汇储备及人民币汇率带来了压力。

 

  今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在连续7个月的下降之后,曾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创下近6年的新低。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杨国中近日撰文称,此前外汇储备的下降及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主体的恐慌,容易造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资本加速流出-外汇储备下降-贬值预期进一步强化”的负向循环。

 

  他认为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要处理好便利化与防风险的关系,巩固跨境资本流出入均衡发展的基础,支持符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为目的的跨境并购。

 

  这也正是海外投资加强监管的重要原因。

 

  早在去年11月,外管局和商务部警告称,可能会否决企业收购主营业务以外资产的收购行为,同时要求500万美元及以上的转移出境业务须获得特别的批准。

 

  去年12月初,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通告称,已密切关注到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

 

  今年1月份,国资委宣布加强央企境外投资的审查,其中包括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等。

 

  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该会议强调,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安全是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下,建立统一高效的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安全保护体系。这标志着海外投资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